日本迎来新任领导人之际,黄金价格首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这一现象背后并非偶然。
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意外获得自民党党魁提名,她在财政与货币政策上倾向于宽松立场。她主张实施更强力的经济刺激,并希望日本央行配合维持低利率环境。这一消息公布后,日元汇率走低,股市与债券收益率则随之上升。
金价也由此获得新的上涨动能——上周一至周二金价再涨2.6%。显而易见,美国并非唯一一个面临‘高额债务与民粹主义对法定货币及其发行机构构成挑战’的国家。
英国政坛,民粹主义政党“改革英国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近期对英国央行抛售债券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此举造成的财务损失与利率压力最终由纳税人承担。该党目前在英国民调中占据领先。
欧洲央行虽在制度设计上保持高度独立性,短期内看似稳定,但未来可能面临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法国在债务控制问题上陷入僵局,过去一年已更换四位总理;而在法国和德国,曾主张放弃欧元的民粹主义政党当前在民调中同样占据优势。
黄金价格的上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西方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后,各国央行开始积极增持黄金以寻求“不会被冻结的资产”。
第二阶段起始于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贸易摩擦,削弱了市场对“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支柱”及其货币美元核心地位的信心。
第三阶段始于8月下旬,尽管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美联储仍释放降息信号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疲软。几天后,一直主张降息的特朗普以“涉嫌虚假申报房地产贷款信息”为由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Lisa Cook),试图增强对货币政策的掌控。库克否认指控,目前仍保有职位。
当前黄金价格走势已带有投机性质,华尔街称之为“贬值交易”。黄金本身不产生收益,因此难以判断每盎司4000美元是否合理。传统上,黄金的吸引力在于其避险功能——对冲地缘政治或经济动荡风险,或对美元等其他资产信任下降的替代选择。
资产管理公司城堡集团(Citadel)CEO肯·格里芬(Ken Griffin)近日指出,美元今年出现明显贬值趋势,这使得“全球政府、央行与投资者现在开始将黄金视为过去人们对美元的信任地位。”
然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罗宾·布鲁克斯(Robin Brooks)指出,自8月以来美元整体保持稳定,因此黄金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于全球法定货币的信任度普遍下降。
尽管各国国情各异,但日本、美国及西欧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债务占GDP比例已接近或超过100%。
衡量债务可持续性有一个基本公式:当债务平均利率低于名义GDP增长率(即包含通胀的增长)时,债务占GDP比重趋于下降;反之则趋于上升。
2008年至2022年,发达经济体债务大幅上升,先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又应对新冠疫情。但由于当时利率远低于名义增长率,债务可持续性尚可维持。
如今情况已发生变化。随着通胀回归,利率正逐步恢复至历史正常水平。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在发达市场,“过去一年,名义增长放缓、债务成本上升、财政赤字扩大——这三重压力正威胁债务的可持续性。”报告预测,到2030年,平均债务偿付成本将与经济增长率持平。若想避免债务规模失控,就必须在剔除利息支出后实现显著财政盈余——这意味着大幅削减支出或增税,但在政治上几乎难以实现。
特朗普上任时,美国年度财政赤字占GDP约6%,总债务占GDP近100%。他并未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7月共和党通过的财政法案中,关税收入虽部分抵消减税成本,但若最高法院裁定部分关税违法,这部分收入可能消失。此外,美国政府因民主党延长部分医疗补贴而陷入停摆,特朗普与共和党对此态度开放。
特朗普主张通过让美联储降息来降低债务成本。当央行政策重心从‘控通胀’转向‘服务财政’时,这种现象被称为‘财政主导’,通常伴随通胀上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经济学家塞思·卡彭特(Seth Carpenter)表示,尽管无法预测鲍威尔卸任后美联储的走向,但“特朗普拥有提名部分委员的权力,且已明确表达其意图。”他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美联储可能逐步转向宽松政策,这将导致美元贬值、通胀预期上升,黄金价格也将高于其他情景。
日本同样面临“财政主导”的风险。新首相高市早苗支持安倍晋三提出的“三支箭”经济政策: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竞争力,并配合财政与货币刺激。她曾公开批评日本央行加息为“不明智之举”;尽管之后语气有所缓和,但她仍强调政府应主导经济与货币政策方向。
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将放缓加息节奏。但问题在于,与美国类似,日本当前通胀水平明显高于疫情前。若屈从政府压力,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目前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维持在约1.6%,但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克斯指出,30年期收益率已大幅上升(尤其在高市早苗当选后),这表明,20年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超过4%。他表示,其他发达国家也呈现类似趋势。
“市场正在传递一个信号:‘你们最终将通过通胀来稀释债务——不是现在,而是长期趋势。’”布鲁克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