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高盛:预计2026/2027年铜价将维持在每吨1万-1.1万美元区间
高盛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26至2027年期间,铜价将维持在每吨10000至11000美元的水平区间。该机构还表示,印尼镍生产商的利润空间仍需进一步压缩,以抑制产能扩张并缓解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预测,至2026年底,镍价将下滑6%,降至每吨14500美元。随着印尼镍供应在2026年中期逐步释放,铝市场也将出现供应过剩。预计铝价将在2026年第四季度下跌至每吨2350美元,并在2030年前难以恢复至当前水平。
2. 帝国商业银行:金价上涨源于对长期通胀的担忧,黄金将在明后两年涨至4500美元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Anita Soni在最新报告中预测,黄金价格将在2026年和2027年达到每盎司4500美元的高位,随后在2028年回落至4250美元,2029年进一步回调至4000美元。她指出,黄金仍将受益于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持续存在,并对消费者购买力产生潜在冲击。此外,美联储比预期更早响应降息压力,也对金价形成支撑。Soni认为,近期金价的快速上涨主要受到对长期通胀担忧的推动,而非单纯由降息引发。
3. 道富银行:加息预期推迟加剧日元疲软,但政策窗口仍未关闭
道富银行东京分行经理Bart Wakabayashi表示,日本自民党党魁候选人高市早苗的政策倾向曾引发市场对日元的抛售行为。若其未能顺利担任首相,市场可能重新评估日元走势。由于高市早苗并不支持过早加息,日本央行的加息节奏或将延后,进一步加剧日元贬值压力。不过,这种政策环境也为未来调整留下空间。尽管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本月将维持利率不变,但Wakabayashi认为仍存在变数。
4. 潘森宏观:欧洲央行不太可能因为三季度增长低迷而降息
潘森宏观分析师Claus Vistesen认为,尽管欧元区经济表现疲软,欧洲央行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依然较低。据其估算,三季度欧元区GDP或将小幅增长0.1%,相较欧洲央行预测的零增长更为乐观。Vistesen指出,当前的经济疲软主要受制造业下滑拖累,央行可能将其视为暂时现象。因此,除非数据显著改善,否则很难促使欧洲央行在12月或明年年初采取降息行动。
国内
1. 中金:10月仍是中美流动性共振窗口期,AH股性价比配置更好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标志着美元宽松周期进入新阶段。考虑到8月通胀上行趋势已确认,且绝对水平不高,美联储或以“暂时性”因素淡化通胀压力。当前就业市场风险比通胀更受关注,稳增长优先级更高。受特朗普施压影响,预计美联储可能加快降息节奏,连续降息3至4次。展望后市,10月仍是中美流动性共振期,宽松政策将成为市场主线。综合风险收益比,A股和港股相对美股更具配置优势。由于宏观流动性趋于宽松,叠加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建议继续超配黄金。
2. 中金:中美关税“再升级”,短期冲击不改中期趋势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临近11月关键节点,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温。整体来看,此次冲击对A股的影响或将弱于今年4月初。一方面,4月市场已对快速调整形成预期;另一方面,中国此前应对措施有效,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类似事件的担忧。短期看,突发事件可能加剧8月底以来的市场调整。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全球货币体系重构趋势未变,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人民币资产仍有重估空间。叠加“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科技等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A股估值合理等因素,本轮行情具备长期稳进特征。若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反而提供良好配置机会。
3. 国新证券:黄金后续支撑力仍足
国新证券黄金行业点评指出,此轮金价上涨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政治紧张及投资需求激增推动,标志着黄金市场进入新一轮强势周期。短期策略上,建议关注10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及美国通胀数据(若CPI反弹可能引发波动)。预计金价短期内将在3800元/克上方震荡。中长期来看,在投资组合中建议配置10%-15%的黄金资产,以实现风险对冲和多元化配置。
4. 中信建投:继续推荐储能,看好锂电行业基本面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储能板块仍是重点推荐方向,锂电行业基本面和当前催化因素均具备支撑。国内储能经济性迎来拐点,叠加海外光储平价趋势明确。国内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扩大,以及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提升储能IRR。1-9月国内储能招标同比增长88%。海外方面,意大利MACSE机制启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扩大,光储仍是快速扩张的能源形式,海外产能有望规避部分关税影响。锂电行业当前催化不断,旺季排产旺盛,材料和储能电池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行,2026年需求预期明确,锂电三季度业绩环比、同比均明显增长,继续看好正极材料尤其是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及电池环节的投资机会。
5. 中信建投:重视钴和稀土的战略配置机遇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刚果(金)钴出口配额细则落地,洛阳钼业、嘉能可、欧亚资源分别获得35.9%、27.3%和21.6%的配额。其他中资企业如中色集团、盛屯矿业、华友钴业、北方矿业也获得较多份额。2026年和2027年配额总量均为9.66万吨,其中8.70万吨为基础配额,0.96万吨为战略配额。该制度下,仅有约44%的钴产量可出口,预计减量超过10万吨。按2024年供给27万吨、需求23万吨测算,钴市场将从过剩7万吨转向短缺3万吨,钴价中枢有望继续上移。此外,商务部连续发布四则公告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新增5类中重稀土出口限制,全产业链设备、技术、原材料出口受限,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6. 光大证券:市场短期内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短期内市场可能进入宽幅震荡格局。一方面,前期市场估值已处于近几年高位,部分资金趋于谨慎,叠加中美关系不确定性,风险偏好或下降。另一方面,四中全会临近,政策预期升温,且美联储年内仍有降息空间,或对市场形成支撑。多重因素交织下,市场短期波动可能加大。行业配置方面,短期建议关注高股息及消费板块,中长期看好TMT和先进制造板块。
7. 国信证券:黄金中长期继续维持乐观看法,关注市场第三浪机会
国信证券最新研报表示,黄金第三浪机会可能源于海外人工智能科技浪潮见顶带来的资金再配置。回顾历史,科技股与黄金在2003-2004年、2006-2007年曾同涨,科技泡沫破裂后黄金继续上涨。当前尚无科技浪潮结束信号,黄金上涨更多由避险情绪驱动。伴随美股三大指数回落,黄金价格仍有上行空间。中长期继续看好黄金走势,建议居民资产配置中黄金占比在2%-10%之间,机构投资者可适当提高配置比例。
8. 国泰海通证券: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下跌,是增持中国市场的良机
国泰海通证券最新报告指出,与4月冲击不同,当前贸易风险边界清晰,国内金融稳定基础更扎实,因此外部扰动不会改变趋势。中国“转型牛”具备内在确定性:转型加速、无风险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改革。当前市场对优质资产需求旺盛,外部冲击造成的下跌反而是配置窗口。虽然地缘风险难免,但调整时间和幅度可控,是增持中国资产的时机。风格不会切换,建议聚焦产业发展、反内卷和稳定价值:1)AI创新与国产替代提速,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开启,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国防军工、传媒、机器人;2)金融板块调整后股息回报提升,推荐券商、银行、保险;3)反内卷推动经济治理思路转变,有望打破通缩预期,看好格局改善的周期品:有色(稀土)、化工、钢铁、新能源等。
9. 中信证券:近期的出口管制和出口许可制,可能成为有助于对外挺价、对内加速出清落后产能的举措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当一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主导地位时,应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全球定价权和利润,以避免资源被贱卖、产能被浪费,同时反哺居民部门,提升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当前全球非科技行业资本开支长期低迷,而中国在反内卷趋势下,传统行业资本开支也明显放缓,不少行业投入产出比已企稳或回升,龙头企业即使在景气低点也能保持盈利。这些因素为中国制造业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提供了基础。近期实施的出口管制和出口许可制度,既是完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之举,也有助于对外提升定价权、对内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的龙头企业,有望在新环境下获得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