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业务的掌舵人莉兹·里德(Liz Reid)正面临一项严峻挑战。她正积极向公众传递一个信息:人工智能并未摧毁谷歌赖以生存的支柱——搜索服务,这项业务贡献了母公司Alphabet(GOOGL.O)超过半数的营收。
与此同时,谷歌的法律团队也在法庭上强调,AI技术的发展反而对其搜索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风险。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更接近现实?她表示:“这是一个拓展的机会。谷歌有能力继续增长,其他企业也同样可以做到。”
在硅谷,一个普遍的观点是:AI驱动的对话助手将逐步取代传统搜索引擎。用户更倾向于向ChatGPT或Grok这样的AI模型提出问题,而不是使用谷歌搜索。
对此,里德回应称,AI助手的兴起反而激发了用户获取信息的热情。无论他们通过传统方式(谷歌)还是新兴方式(ChatGPT)获取信息,整体的信息需求是上升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谷歌称搜索请求量仍在增长,但市场份额却略有下滑——根据Statcounter的统计,今年谷歌搜索首次跌破90%,回落到过去十年未见的水平。
微软(MSFT.O)是主要受益者之一。它迅速将OpenAI的AI模型(以Copilot品牌)整合进自家Bing搜索引擎。
然而,Bing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3.98%,作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搜索引擎,其影响力依然有限。换句话说,微软对谷歌的威胁远不如百事可乐对可口可乐那样,更像是边缘品牌RC可乐。
在谷歌面临的一场关键反垄断审判中,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作证时表示,仅靠AI技术的进步还不足以撼动谷歌在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移动设备领域。
他在2023年向法庭表示:“谷歌目前拥有的分发优势并不会轻易消失。事实上,我更担心的是——尽管我对AI的前景感到兴奋——这个原本就存在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因为默认设置的持续强化而变得更加严重。”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期对苹果(AAPL.O)提起的一起诉讼的支持。这起案件涉及苹果与OpenAI的深度合作,为iPhone上的AI功能提供支持。
马斯克旗下的xAI和X公司认为,苹果与OpenAI的合作给予了ChatGPT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尽管他本人也在押注AI助手最终将挑战苹果的生态系统。
纳德拉与马斯克的共同立场都凸显了移动端用户的重要性——这些用户产生的数据对AI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谷歌反垄断案中披露的一些苹果高管邮件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文件显示了苹果与谷歌在搜索领域的紧密联系。
苹果曾考虑收购Bing,但高管层对此存在明显疑虑。
“Bing缺乏足够规模的移动搜索请求,这在用户参与度成为关键指标的当下,是一个重大短板。”一位苹果高管在邮件中向同事表达了这一观点。最终,苹果并未推进这一收购。
在为谷歌辩护时,其律师经常指出,Bing上最常见的搜索词之一就是“Google”。
最终,法官裁定谷歌的搜索行为构成非法垄断,但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并未达到美国司法部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成式AI可能对搜索市场带来冲击。
“生成式AI的出现改变了本案的走向,”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在其9月2日的裁决中写道。
如今,在另一场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诉讼中,该公司辩称,AI正在影响其广告业务。该业务此前已被另一联邦法院裁定为垄断行为,法院正在考虑如何应对。
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庭审前夕,谷歌律师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广告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文件称:“即使在一年前的审理阶段,法院已听取关于广告技术产品正在积极‘整合AI和机器学习能力’的证词,包括跨平台广告投放的辅助工具。自那以来,AI的演进速度只在加快。”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谷歌成功应对了多次技术变革。例如,收购Android系统使其直接进入移动计算领域。这一战略帮助谷歌与苹果并肩,成为用户进入数字世界的重要入口,尤其通过各自的应用商店。
为应对AI带来的挑战,谷歌推出了AI概览(AI Overviews)功能,基于定制版Gemini模型,为用户提供搜索结果摘要,并附上链接,方便用户深入了解。
据谷歌披露,该功能目前已有超过20亿月活跃用户。此外,谷歌还推出了AI模式(AI Mode),直接对标AI聊天机器人。
从Alphabet的财务表现来看,这家位于加州山景城的公司目前运营状况良好。根据7月公布的财报,谷歌第二季度搜索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创纪录的542亿美元。
尽管如此,数据显示,使用AI概览功能的用户点击链接的频率有所下降。
但搜索业务负责人里德似乎并不担忧。她指出,无论是通过搜索深入了解购买鞋子的信息,还是通过AI聊天获取相关建议,用户最终仍需点击链接完成购买。
她表示:“没有任何AI回答能替代真正穿上那双鞋的体验。因此,即使你最初只是在做调研,最终你仍然很可能需要点击某个链接。”
而这正是谷歌真正的核心业务:连接买家与卖家——而非仅仅提供搜索服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