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高盛:预计2026/2027年铜价将维持在每吨1万-1.1万美元区间
高盛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26/2027年度铜价将稳定在每吨1万至1.1万美元之间。报告同时指出,印尼镍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可能需要进一步压缩,以抑制供应增长,缓解市场过剩压力,并预测到2026年12月镍价将下跌6%,至每吨14500美元。此外,随着印尼供应量自2026年中期起上升,铝市场或将出现过剩局面,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铝价将回落至每吨2350美元,直至2030年才可能恢复至当前水平。
2. 帝国商业银行:金价上涨源于对长期通胀的担忧,黄金将在明后两年涨至4500美元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Anita Soni最新预测显示,金价有望在2026年和2027年攀升至每盎司4500美元,随后在2028年回落至4250美元,2029年进一步调整至4000美元。Soni指出,黄金仍将在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运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且已实施与即将实施的关税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此外,美联储降息节奏可能比她此前预期更快,早前金价上涨与降息预期相关,但近期的快速上升则主要受到对长期通胀和资产保值需求的推动。
3. 道富银行:加息预期推迟加剧日元疲软,但政策窗口仍未关闭
道富银行东京分行经理Bart Wakabayashi指出,市场此前因日本自民党党魁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而抛售日元。若其首相任命无法获得广泛支持,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反应。由于高市早苗并不支持加息,日本央行加息预期的推迟加剧了日元贬值压力。不过,这种局面也为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本月将维持利率不变,但Wakabayashi认为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4. 潘森宏观:欧洲央行不太可能因为三季度增长低迷而降息
潘森宏观分析师Claus Vistesen认为,尽管欧元区经济前景疲软,欧洲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内不太可能因此降息。根据潘森宏观的测算,欧元区第三季度GDP或将实现约0.1%的微弱增长,相较欧洲央行预期的零增长更为乐观。Vistesen指出,欧洲央行可能会将当前的疲软视为暂时现象,主要受制造业下滑拖累。他表示,要促使欧洲央行在12月或明年年初降息,仍需更强劲的经济数据支撑。
国内
1. 中金:10月仍是中美流动性共振窗口期,AH股性价比配置更好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标志着美元宽松周期进入新阶段。考虑到通胀8月才确认上行拐点,且水平不高,美联储可能以“暂时性”因素淡化通胀压力,而更关注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因此“稳增长”优先于“控通胀”。在特朗普施压下,美联储或加快降息步伐,可能连续降息3-4次。预计10月仍将处于中美流动性共振窗口期,宽松交易将成为市场主线。从风险收益比来看,A股和港股相对美股更具配置价值。鉴于宏观流动性趋于宽松,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面临挑战,建议继续超配黄金。
2. 中金:中美关税“再升级”,短期冲击不改中期趋势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在11月关键节点前,中美经贸博弈再度升温。总体来看,此次事件对A股的冲击预计小于今年4月初,一方面因市场已部分消化快速调整预期,另一方面中国此前应对迅速有效,或能缓解投资者对类似冲击的担忧。短期内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延长8月底以来的调整周期。但从中期看,全球货币秩序重构加速,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人民币资产仍具重估潜力。叠加“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科技等板块基本面稳健、A股估值合理等因素,市场中长期趋势未改,若出现非理性下跌,反而提供较好配置机会。
3. 国新证券:黄金后续支撑力仍足
国新证券黄金行业点评指出,本轮金价上涨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及投资需求激增推动,标志黄金市场进入新一轮强势周期。短期来看,建议关注10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及美国通胀数据(若CPI超预期反弹可能引发波动),金价可能在3800元/克上方震荡。中长期配置方面,建议在投资组合中配置10%-15%的黄金资产,以分散风险,增强资产多元化。
4. 中信建投:继续推荐储能,看好锂电行业基本面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储能板块仍是重点推荐方向,锂电行业基本面稳健,且当前具备多重催化因素。国内储能经济性迎来拐点,叠加海外光储平价趋势持续。国内方面,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扩大,加上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提升储能投资回报率。1-9月国内储能招标同比增长88%。海外方面,意大利MACSE机制启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扩大,光储仍是快速扩张的能源解决方案,海外产能有望规避部分关税。锂电行业当前催化不断,材料和储能电池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2026年需求更加明确,锂电三季度业绩环比、同比均明显增长;继续看好材料尤其是6F、铁锂和电池环节的投资机会。
5. 中信建投:重视钴和稀土的战略配置机遇
中信建投报告指出,刚果(金)钴出口配额制度已落地,洛阳钼业、嘉能可、欧亚资源分别获得35.9%、27.3%和21.6%的份额。中色集团、盛屯矿业、华友钴业、北方矿业等中资企业也获得较多配额。2026和2027年钴出口配额均为9.66万吨,其中8.7万吨为基础配额,0.96万吨为战略配额。该制度下仅约44%的产量可出口,导致全球钴供应减少超10万吨。预计2024年钴市场将由过剩7万吨转为短缺3万吨,钴价中枢或进一步上移。此外,商务部连发四文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新增5类中重稀土出口限制,加强全产业链设备、技术、原材料出口管控,并对海外军事及高端半导体需求实施限制,稀土战略地位持续增强。
6. 光大证券:市场短期内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短期内市场可能进入宽幅震荡阶段。一方面,市场估值处于近年高位,部分资金趋于谨慎,叠加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上升,风险偏好可能回落。另一方面,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临近,政策预期升温,配合美联储仍有降息空间,市场或获得支撑。综合来看,多重因素交织下,市场短期波动可能加大。行业配置上,短期建议关注高股息及消费板块,中长期看好TMT和先进制造领域。
7. 国信证券:黄金中长期继续维持乐观看法,关注市场第三浪机会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黄金第三浪机会可能源于海外人工智能科技热潮见顶后资金转向,但目前尚未显现迹象。历史数据显示,科技股与黄金同涨后,黄金往往在科技泡沫破裂后继续上涨,主要受避险情绪驱动。当前美国三大股指下跌或推动避险资金流入黄金,继续看好中长期金价走势。建议居民资产配置中黄金占比在2%-10%为宜,机构投资者可适度提高配置比例。
8. 国泰海通证券: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下跌,是增持中国市场的良机
国泰海通证券最新报告指出,与4月冲击相比,当前贸易风险边界更清晰,国内金融稳定性更强,因此外部冲击只是短期扰动,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牛”阶段,转型加速、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和资本市场改革构成内在支撑。面对国内“找资产”需求高涨,优质资产稀缺性凸显,外部扰动带来的回调反而是配置良机。预计风格不会切换,建议聚焦产业趋势、反内卷和稳定价值主线:1)AI创新与国产化提速,半导体设备“deepseek时刻”临近,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国防军工、传媒、机器人等;2)金融板块调整后股息回报提升,推荐券商、银行、保险;3)反内卷推动周期品格局改善,看好有色(稀土)、化工、钢铁、新能源等。
9. 中信证券:近期的出口管制和出口许可制,可能成为有助于对外挺价、对内加速出清落后产能的举措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当一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主导地位时,应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避免资源贱卖和产能浪费,同时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当前全球非科技行业资本开支长期低迷,国内传统工业资本开支在反内卷趋势下也明显放缓,投入产出比逐步改善。部分传统行业在低景气周期中仍能稳定盈利,估值水平也不高,为中国制造业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提供了基础。近期实施的出口管制和出口许可制度,既是为了完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也有助于对外提升议价能力、对内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稳定的海外份额和更高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