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月13日),美元/日元汇率升至152.261,当前报152.223,上涨0.71%。
市场基本面分析
一、关键政策动向:利率维持稳定,释放偏紧倾向
日本央行的最新政策走向与报告中“全球央行政策分歧”的背景高度契合。当加拿大央行开始步入降息轨道时,日本央行则表现出“按兵不动但紧缩预期增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利率决策方面:7月与9月货币政策会议均未调整利率,继续维持0.5%的基准水平,延续自今年1月加息以来的连续四次“静观其变”策略。截至10月13日,尚无政策调整迹象,但市场加息预期明显增强——巴克莱银行将预期加息时间从2026年1月提前至2025年10月,野村证券也将10月加息概率由30%上调至40%。
决策思路转变:央行立场由“宽松维稳”逐步向“通胀驱动的谨慎收紧”过渡,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是7月核心CPI预测值由2.2%上调至2.7%,通胀风险评估也由“偏向下行”转为“总体平衡”;二是美日贸易协定签署后,平均关税由24.5%下调至15.6%,减轻了出口压力,2025财年GDP预期小幅上调至0.6%。这种政策逻辑与加拿大央行“因贸易冲击而降息”形成鲜明对照。
强调政策弹性:行长植田和男在10月3日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政策制定将“不预设前提”,将密切跟踪美国关税变化、企业盈利与薪资增长情况,若经济与通胀符合预期,“将上调基准利率”。这种“数据驱动的偏紧立场”与加拿大央行的“数据驱动的宽松政策”共同构成了全球央行政策分化的典型对比。
二、宏观经济与通胀趋势:通胀压力与增长不确定性并存
1.核心经济数据与风险评估
在9月的政策评估中,日本央行更新了多项关键判断,与加拿大央行的经济担忧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增长前景趋于温和乐观:维持2026财年GDP增长0.7%、2027财年1.0%的预测不变。认为美日贸易协议将推动汽车与半导体出口回升,但也指出“外部经济放缓可能拖累增长”。这与加拿大央行“二季度GDP下降1.5%、出口暴跌27%”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解释了两国政策方向的差异。
通胀成为主要关注点:预计2025财年核心CPI将达到2.7%,尽管当前仍为成本推动型上涨,但薪资上涨趋势正从小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薪资—物价螺旋上升”风险初现。这与加拿大央行“基础通胀回落至2.5%、压力缓解”的情况形成对比,成为政策分化的关键因素。
贸易风险仍需关注:尽管与美国达成了关税协议,但审议委员中川顺子指出“美国政策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评估其对日本企业的影响。这种对贸易风险的“观察式应对”与加拿大央行“主动降息以对冲”形成明显差异。
2.政策定位中的差异
当前日本央行与其他主要央行之间形成显著政策差异,进一步凸显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格局:
相较于加拿大央行,日本处于“加息预期增强”阶段,而加拿大已开启降息周期。10年期日加国债利差由3月的180个基点扩大至10月的210个基点,利差扩大推动日元兑加元汇率在10月13日较3月升值2.3%;
与美联储相比,市场预期日本央行10月加息概率为40%,而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超过90%。美日利差收窄预期已推动美元兑日元汇率从8月的147.51回落至10月13日的151.92(涨幅收窄),这与加美利差收窄趋势一致,但背后的政策逻辑截然不同(日央行偏紧 vs 加央行宽松)。
美元/日元技术走势分析
美元兑日元在最近交易时段小幅上涨,此前经历一轮下行调整,寻找底部支撑后获得回升动能。在短期内多头趋势仍占主导的背景下,价格维持在EMA50之上,显示出动态支撑持续有效。同时,相对强弱指标在触及超卖区域后出现正向交叉信号,进一步增强了价格短期反弹的可能性。
支撑位:151.65 151.71 151.80
阻力位:151.95 152.01 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