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6月10日)亚市早盘,现货黄金价格在3325美元/盎司附近窄幅震荡。周一(6月9日)金价自一周低点3293美元/盎司强势回升,最终收报3325.7美元/盎司,震荡反弹0.47%。同期,现货白银价格亦突破36美元/盎司关口,涨幅达2.17%,显示贵金属市场整体避险情绪升温。这一走势背后,是美元指数跌破99关口、美国就业数据波动以及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不明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美元疲软与避险需求共振,金价获双重支撑
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周一收跌0.21%至99.01,为金价反弹提供了直接动力。从机制上看,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在此轮行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元走软降低了非美货币持有者购买黄金的成本,直接刺激了实物黄金及黄金ETF的买盘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升温。尽管5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但消费者支出放缓、贸易逆差扩大等经济信号,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地缘风险持续发酵,投资者对黄金的避险需求显著增强。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黄金成“避风港”首选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美通胀压力虽有所缓解,但核心CPI仍高于美联储目标,叠加对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信心受挫;另一方面,欧洲央行年内第八次降息后,欧元区经济复苏动能仍显疲弱。在此背景下,黄金的抗通胀与避险属性被进一步放大。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风险偏好下降的双重压力,正推动资金持续流入黄金市场。即便贸易谈判出现短期利好,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依然稳固。
加州诉讼,黄金避险属性再受关注
6月9日,美国加州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特未经加州州长同意进行州级资源调配,可能违反联邦与州权力分配原则。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联邦与州权力的深层矛盾,更引发了市场对其社会分裂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若诉讼升级导致僵局,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其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从而为金价提供额外支撑。与此同时,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AI芯片出口管制、留学生签证限制等措施加剧了产业链重构风险,黄金作为“无国界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
央行增持黄金成趋势,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我国央行5月连续第七个月增持黄金储备,累计增持规模达数百吨。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重要信号。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同比增长34%,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主要买家。分析认为,央行增持黄金不仅是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手段,更是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提前布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黄金ETF、实物黄金及黄金矿业股等工具,均可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投资建议: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当前金价走势呈现“短期波动、长期看涨”的特征。技术面上,3300-3350美元/盎司区间成为多空争夺的关键位;基本面层面,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国CPI数据及美联储政策动向,将是影响金价短期波动的主要变量。然而,从长期视角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风险加剧以及央行增持趋势,均构成金价上行的核心驱动力。
温馨提示:文章仅供参考;内容发布获可:「天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