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百济神州股价下行明显,盘中跌超6%,后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报122.69港元/股,下跌1.45%,市值1684亿港元。
消息面上,8月2日,百济神州发布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收入为66.96亿元,同比增长82.2%;营业总收入72.51亿元,同比上升72.2%;归属股东净亏损52.1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6.64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14.45亿元。
对于业绩表现,百济神州表示,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自主研发产品和授权产品的销售增长。2023年半年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主要系本期产品收入增长超过了经营费用增长。
据了解,作为一家专研创新性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拥有3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药物,包括百悦泽(泽布替尼)、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百汇泽(帕米帕利)。其中,百悦泽已在美、中、英、加、澳等国,以及欧盟(EU)和其他国际市场获批上市,百泽安和百汇泽已在中国上市。
分产品来看,作为百济神州核心产品,百悦泽在全球已获批多项适应症,覆盖C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是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BTK抑制剂。
今年上半年,百悦泽表现依然亮眼。上半年,百悦泽实现全球销售额36.12亿元,美股财报显示,同比增长139%。分地区看,报告期内,百悦泽在美销售额25.19亿元,相较上年同期10.15亿元,增长超过一倍。国内,百悦泽上半年销售额达6.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还在美国和欧盟递交了百悦泽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FDA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对该项申请做出决定,百悦泽有望进一步拓宽其适应症,在该领域中占据重要一席。
同时,市场方面也看好BTK市场规模的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以及新适应症的获批,预计到2025年,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以22.7%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0亿美元,并以5.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到2030年的261亿美元。
除了BTK,另外,百济神州在实体瘤领域的表现也不俗,财报显示,百济神州另一核心产品百泽安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销量实现提速,达到了18.36亿元,上年同期中国市场销售额总计12.51亿元,美股财报显示,同比增长42.5%。
据悉,百泽安是国内第7款获批的PD-1/PD-L1产品,截至2023年上半年,百泽安获NMPA批准11项适应症,其中9项已获批适应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文章来源老虎财经由指股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