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OpenAI正在筹备一套新的营收策略、债务融资及追加资金方案,作为其五年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实现投入超1万亿美元、打造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体系的宏伟蓝图。
多位内部人士透露,OpenAI计划通过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来拓展合作渠道,进而提升收入来源;同时,也将借助新推出的购物插件、视频生成工具Sora以及AI代理系统创造新的营收增长点。
有消息指出,公司正在研究“创新型”的融资方式,以便扩展其AI基础设施,并考虑通过名为“Stargate”的数据中心项目,转型为计算资源提供商。
此外,OpenAI也在探索如何将其知识产权转化为收益,包括开发新一代AI底层架构、进军数字广告市场,并计划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官乔尼·艾夫(Jony Ive)联手打造消费级硬件设备,其中包含一款由AI驱动的个人智能助手。
这些高远目标的实现,对OpenAI履行巨额资金承诺至关重要。据《金融时报》估算,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过去一个月内已承诺未来十年从甲骨文(ORCL.N)、英伟达(NVDA.O)、AMD(AMD.O)和博通(AVGO.O)等企业获取超过26吉瓦的计算资源,整体支出预计将远超1万亿美元。
能否支撑如此高昂的支出,已引发广泛经济层面的担忧。目前,美国一些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正高度依赖OpenAI来执行大型合同并满足AI需求,这种深度绑定使市场担忧可能催生由AI驱动的金融泡沫。
一位OpenAI高管表示,“投资者希望你有一个五年期的商业模型”,但他也坦言,“目前的前景还不够清晰,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明朗”。
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当前的年化经常性收入约为130亿美元,其中约70%来自ChatGPT订阅服务(标准月费为20美元)。该平台目前拥有超过8亿活跃用户,但付费用户仅占约5%。该高管表示,公司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为此,OpenAI已在印度推出低价订阅服务,并计划将该模式推广至菲律宾、巴西等新兴市场。
此外,OpenAI还通过ChatGPT新增的购物功能获取交易佣金,并探讨在其AI产品中嵌入广告内容。奥尔特曼上周表示,他对Instagram的个性化广告机制表示认可:“或许我们可以借鉴类似模式,但我们对广告的引入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近期与AMD和英伟达的合作主要围绕“技术协同”,以优化AI芯片及数据中心架构。一位公司高管将此合作路径比作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当年通过电商业务积累经验,进而推出AWS云服务的发展模式。
知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OpenAI的运营亏损约为80亿美元,尽管其营收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主要由甲骨文等合作伙伴承担,OpenAI希望随着业务扩张,未来能以运营成本方式逐步偿还。该高管表示,公司采取的策略是“借助合作伙伴的资产负债表”,从而为自身业务发展争取时间。
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上周表示,当前的支出投入将在未来获得回报:“如果我们拥有10倍的算力资源,我不确定收入是否也会增长10倍,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
若OpenAI能够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管理层有信心持续吸引外部资本注入。另一种选择是优先实现盈利平衡,但奥尔特曼上周坦言,“盈利并不是我当前最关注的前十项任务之一”。
OpenAI还预计,随着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和技术创新,计算资源成本将大幅下降。公司与AMD和英伟达的协议分阶段执行,OpenAI将在新算力部署后分期支付费用。但20吉瓦的电力需求相当于约20座核电站的发电量,分析人士质疑单一企业是否能独立完成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整体算力建设成本中,约三分之二用于采购半导体芯片。OpenAI希望通过其巨大的采购需求激活新兴芯片融资市场,并推动行业通过与英伟达、AMD等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向前发展。
这些交易曾被质疑存在“循环性”——例如,ChatGPT开发方预计将把英伟达投资的大部分资金重新用于购买英伟达芯片。但一位高管表示,此类合作有助于信用评级较低的OpenAI获得实施基础设施计划所需的债务融资。
他补充说,这种合作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们具备承担债务的能力”,“我们正与多方合作,设计创新型的融资结构”。
一位曾参与相关交易咨询的专业人士表示:“我不认为他们是在盲目举债。虽然看起来可能有些冒险,但这是一套基于技术实力、产品规划、商业逻辑和未来趋势判断的系统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