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瑞幸咖啡(LK.US)被公安、工商全部接管,全部数据上交,所有高管被盘查。而据媒体提供的信息显示,4月27日下午1点半左右,有工商执法人员进入瑞幸咖啡北京总部。
实际上,自从4月3日晚自曝财务造假22亿人民币开始,瑞幸从未有喘息之机。瑞幸咖啡将要面对的可能要比外界预想的严重得多。
虽然瑞幸咖啡在上市前买了董责险(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在行使其公司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或疏忽的过失行为,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总限额2500万美元,涉及境内外十几家保险公司。但通常来说,保险公司无法承保被保险人的故意违法行为。
目前保险公司已经收到了瑞幸咖啡的理赔申请,鉴于案情比较复杂,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有关理赔工作还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
知情人士称,目前已经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处罚方案还在讨论中,处罚力度可能超过市场想象。
4月3日,证监会的表态是:“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而在4月22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曹宇就“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作出回应:“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保监会将坚决支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
对比之下,区别不大,但银保监会的表态加了新的内容:
银保监会认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保监会将坚决支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并已督促相关银行加强对瑞幸咖啡信贷的风险监测和贷后管理。
和表态不同,上述两条意味着监管部门分别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定了性,并要采取实际监管措施,不排除银行要收回贷款的可能性。
时隔20日,监管部分表态变得更加强硬,背后是有原因的,虽然外界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关注度最近有所降低,但高层的关注度并未降低。
在银保监会谴责前,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的两次会议都聚焦了财务造假,虽没有指名道姓的谈瑞幸咖啡,但从会议召开的时间点看,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已经惊动高层。
首先,瑞幸股价从自曝前一天收盘的26.2美元/股,跌至停牌前的4.39美元/股,投资人的损失无须赘述。其次,瑞幸给债权人带来了大笔坏账。
据彭博(Bloomberg,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报道,瑞士信贷因为瑞幸咖啡的市值调整,导致无法偿还的贷款高达1亿美元,抵消了其在市场业务方面收入——瑞信折戟于瑞幸。
在世界经济因为疫情陷入萧条之时,像瑞幸一样的债权人突然面对大额坏账损失,对他们的财务状况可谓是雪上加霜。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金融危机的场景犹在眼前,萧条时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另外,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事件对审计公司也有着无可避免的影响。
美国机构投资者理事会(CII)在瑞幸事件后,已向PCAOB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审查安永华明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于PCAOB的审计事务所清单里。
虽然CII是非政府组织,但其在美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安然6亿美元业绩造假,导致当时堪称审计行业“巨无霸”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顷刻间分崩离析,结束了其89年的审计业务。
自1985年起,安达信为安然服务了16年,二者关系极为密切。据安达信雇员反映,如果有人拒绝在安然的审计报告上签字,立马就得走人。
安然东窗事发后,安达信因销毁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于2002年3月份被起诉。2002年10月16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方法院对安达信作出最严厉的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相关业务。
那么,这次的瑞幸事件是否会成为引发新一轮审计行业清洗的那只蝴蝶?
毋庸置疑的是,瑞幸扇动起来的翅膀,已经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4月21日,SEC官方网站发布一份重磅声明,指出新兴市场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无法获取审计底稿等问题,存在重大投资风险,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代表被提及了21次。
4月23日,中概股被无差别集体猎杀,哔哩哔哩大跌7.25%,拼多多大跌5.71%,唯品会大跌7.64%,寺库大跌10.59%,纷纷以下跌收盘。这对很多优质的中概股公司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觉得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会导致中概股的估值进一步承压,特别是优质的中概股被错杀;二是将面对更多的做空和SEC更严厉的监管,会大大提高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国内某PE负责人表示。
欲知更多瑞幸事件对中概股的影响,可以查看我们的往期文章:资深投资人武文洁:瑞幸风波对老牌中概股影响有限
十年前那场同样因为信任危机引发的私有化高潮曾给中概股留下深刻印记。而当下,新一轮的私有化热潮或许正在到来。投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些有意向的已经在沟通了。”
曾操刀过360等中概股回A经典案例的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眼下正密切关注中概股动向,“我觉得中概股正遭遇的信任危机是一个契机,会加速中概股回归的进程,一些有意向的已经在跟我们沟通了,我们也做好了准备。”
赴美上市潮和退市回归潮从来都是相向而行。
据海通证券发布的研报,截至2019年底,从美国三大交易所摘牌的中概股共107只,摘牌占比30.8%。特别是2010年以来,已有49家中概股公司董事会收到一或多买方的私有化要约。
2010年以来,中概股私有化回归形成高潮的原因很多,但2010年和2011年,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和中国高速,遭浑水做空后股价大跌并被停牌或摘牌而引发的中概股信任危机,则成为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