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等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差距相对较大,在我国货币政策变动趋向在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差距相对较大,故而分辨在我国货币政策变动趋向,无法简易地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缩表”会不会,反而是要观察央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程度与货币市场利率多少,及其法定准备金率对央行货币创设能力管束的转变。央行是金融体系中枢,央行资产负债表考虑一国基础货币总数,其规模和型式的转变反映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转变引起市场关注。但在我国与美国等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差距相对较大,无法简易以央行资产负债表会不会“缩表”来分辨货币政策变动趋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随后,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多数壮大,规模变动趋向统一,但壮大升幅差距相对较大。综合上,欧美日发达国家央行资产壮大升幅相对较大,中国等国家央行资产壮大升幅较小。如从2007年6月末到2018年尾,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资产分别壮大6.41、4.52、3.59和2.86倍;而同期在我国央行资产仅壮大了1.52倍。
央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壮大动因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重要使用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使用资产负债表壮大;而在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壮大重要在外汇占款添加引发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并且,在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美国等国比起,型式差距特别显然。在我国央行资产端以国外资产为核心,而美联储资产端重要为本国国债。截至2018年尾,在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比重明显的资产为外汇占款,占比为57%;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比重明显的资产为长时间的名义国债,占比为51%。
因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型式不一样的,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达,在我国金融体系以央行为核心,故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壮大重要涉及直接融资体系提供流动性,而在我国资产负债表壮大重要是加强央行体系信用壮大能力和想法。故而,国际金融危机随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重要是对资产端修改,而在我国央行重要是对负债端的存款准备金使用修改。如2015年随后,在我国外汇占款一度减低较快,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挽救外汇占款减低的资金来源。
美联储(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下跌法定银行准备金率,对冲央行因存款添加而要补缴的法定准备金。即便在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速显然趋缓,但结构调整相对较大,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充裕的状况。但实际而言,调低银行准备金率并非变动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只不过是影响负债端型式,唯有资产端和负债端减轻才会引发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在我国央行通过降准对冲资产端变迁后冒出的“缩表”。
事实上拥有壮大效应:一是补充因外汇占款等资产减轻引发的流动性缺口;二是调低银行营运资金,并释放相关的抵押品;三是加强货币乘数,扩大银行货币创造潜质。故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改动趋势,不要简便地看银行资产负债表“缩表”多少,却是要分析银行体系超预算准备金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上下,及法定准备金率对银行货币创造潜质干涉的变迁。
货币(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以外,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短时跌涨更无法反馈货币政策变迁。现在年8月银行资产规模倍增2400亿元,并不要表明货币政策滑向宽松;而7月银行资产规模环比下降5642亿元,一样也不要表明银行缩紧货币政策。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改动的短时因素较多,如月度例行交税、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步调及其它季节性因素。
故此,分析少数时点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改动意义不太大。换句话说,要全方位对待、准确理解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迁,勿将资产负债表变迁简便相当于货币政策紧松。下一步,我国仍将坚持稳进的货币政策,并加强逆周期调整,疏通传导机制,缓减局部性社会信誉收拢压力,推动经济运行在适度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