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详情
图标图标

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第三阶段Metropolis(大都会)正式终结

2019-11-05 18:14:37
2016年7月,黑客盗取了以太坊区块链上大概6千万美元的The DAO合约币。于是,以以太坊创始人V神为首的以太坊开发团队修改源代码,强行将交易回滚。即把第1920000个区块的资金转移到另一个地址,从黑客手中夺取被盗之前地址里的合约币。大部分矿工认同这个修改,一部分矿工不认同这个修改,于是出现硬分叉,形成了两条链,新链是以太坊(ETH),原链是以太经典(ETC),大家继续在自己认可的链路上挖矿。

2016年7月,黑客盗取了以太坊区块链上大概6千万美元的The DAO合约币。于是,以以太坊创始人V神为首的以太坊开发团队修改源代码,强行将交易回滚。即把第1920000个区块的资金转移到另一个地址,从黑客手中夺取被盗之前地址里的合约币。大部分矿工认同这个修改,一部分矿工不认同这个修改,于是出现硬分叉,形成了两条链,新链是以太坊(ETH),原链是以太经典(ETC),大家继续在自己认可的链路上挖矿。

 以太坊


以太坊(图片来源于网络)

 

硬分叉就是因为区块链的共识(也可以理解成“区块格式”、“交易格式)发生了分歧,而产生的新共识规则发布之后,一些没有升级的节点无法验证已经升级的节点生产出来的区块,但是呢,已经升级的节点却可以验证没有升级节点的区块,然后大家各自延续自己认为正确的链,分成两条链。

 

“硬分叉”现象首先出现在比特币系统。我们熟知的“比特现金(BCH)就是比特币的”分叉币“。那比特币为什么要“分叉”呢,原因就在于要扩容,也就是扩大区块链的容量。由于比特币交易都是基于区块链之中,区块的大小会对交易的数量和效率产生限制,如果交易者太多,会造成比特币交易积压和网络的拥堵。因此,为了保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比特币的当务之急就是“扩容”。但是,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个人和团体都不能做决策,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慢慢的就演变成了分叉。

 硬分叉


硬分叉(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对于比特币分叉,以太坊的硬分叉则是改变以太坊底层协议,创建新的规则,提高整个系统。协议在某个特定区块上被激活。所有的以太坊客户端都需要升级,否则将停留在遵循旧规则的老链上,老链是不被兼容的。因此,在一条区块链中进行硬分叉需要整个社区的合作与沟通,同时也需要各个以太坊客户端的开发者们进行合作,这就使得整个分叉过程变得流畅。以太坊的硬分叉实际上是社区内部统一的硬分叉,不更新到最新版本的以太坊客户端依然可以产生区块,但是不会得到社区的认可,也不会产生新的币。

 

早在以太坊发布之初,团队就已宣布将项目的发布分为四个阶段,即Froniter、Homestead、Metropolis和Serenity;每个阶段会以硬分叉的方式进行升级。目前,以太坊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Metropolis,而Metropolis又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两部分组成。

 

拜占庭硬分叉


拜占庭硬分叉(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的“拜占庭硬分叉”已经于2017年10月份完成拜占庭”在第4370000区块左右硬分叉。“拜占庭”引入了大量新特性。“君士坦丁堡”实际上是在“拜占庭”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升级,主要就是平滑处理掉所有由于”拜占庭”所引发的问题,比如进一步降低费用成本外,引入 PoW  PoS 的混合链模式,完成 PoW PoS的顺滑过渡。对于以太坊系统来说,“君士坦丁堡”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升级,“君士坦丁堡”的升级意味着第三阶段Metropolis的正式终结。

 

纵观2017年十月份的“拜占庭硬分叉”,根据CoinMarketCap当天的数据,以太坊价格出现了下降,但是很快上升至本月最高位350美元。我们知道,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亦或是其他币种,价格的变动因素都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产品本身的价格、关注度、监管政策、投资者情绪等等都会对币价形成短期的影响。而“君士坦丁堡”作为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重大升级,除了对系统本身形成优化以外,也引起新一轮的关注度。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指股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指股网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指股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