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肯·格里芬(Ken Griffin)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目前仍无法为对冲基金带来超越市场的收益,并且在行业层面也尚未引发明显变革。
在周三于纽约举办的摩根大通罗宾汉投资者大会上,这位对冲基金领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确实在提升效率方面有所贡献,但在获取超额收益(阿尔法)方面仍然存在局限。”
根据现场参与者反馈,该技术尚未取代传统人工研究的核心价值。由于大会禁止媒体进入,相关人士未具名透露细节。
格里芬此前也多次表达对人工智能在投资分析中应用的保留态度,他认为其作用较为有限,并不认为短期内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分析师。
格里芬于1990年创办Citadel,并带领其成长为管理规模达690亿美元的全球顶级对冲基金公司,其业务涵盖多个资产类别,依靠多元交易团队进行市场博弈。
据与会者透露,格里芬在会上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它确实会发挥作用,但这种影响更多是局部的,不同行业所受冲击也各不相同。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兴起正推动美国企业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并提升首席技术官的重要性,从而加速了本应在过去25年中完成的技术升级。
这一观点揭示了在高风险金融交易中,技术热潮与现实落地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也促使交易员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整合对市场整体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加密货币交易领域。
格里芬的态度可能会降低机构投资者对人工智能交易机器人及相关算法的兴趣。例如,若大型对冲基金未看到实际成效,那些依赖人工智能预测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价格的平台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这或将影响如FET/USDT或AGIX/BTC等人工智能相关交易对的市场活跃度,因为此前这些代币的上涨多由情绪推动。
历史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热潮阶段,例如2022年底ChatGPT发布期间,部分人工智能代币涨幅超过200%。然而,当实际效果未达预期时,市场往往迎来回调。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整体市场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主导地位维持在约55%水平,表明若人工智能概念热度减退,资金可能回流至BTC和ETH等主流加密资产,从而在股市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维持其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