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意大利的主权资产屡次成为市场动荡的焦点。然而眼下,随着金价刷新历史纪录,意大利央行庞大的黄金储备正为其带来一笔可观的“意外收益”。
意大利的黄金储备历史,体现出该国对这一贵金属的长期坚守。自二战后从纳粹掠夺后的残余中重建黄金储备以来,即便经历多次经济危机和债务攀升,意大利始终未响应“出售黄金”的呼吁。
据路透社估算,意大利央行现拥有全球第三大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其2452吨黄金按当前市价计算,总值约3000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该国GDP的13%。

战争历史影响和平年代的黄金战略
意大利对黄金的重视可追溯至古代:早在古罗马时期之前,伊特鲁里亚人便已掌握黄金珠串工艺。尤利乌斯·凯撒时代,奥里斯金币成为罗马帝国的货币基础;而中世纪时,弗罗林金币的影响力堪比如今的美元。
现代意大利的黄金政策深受其战争历史影响。二战期间,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协助下,纳粹军队掠夺了该国约120吨黄金,战后仅剩约20吨。
战后“经济奇迹”时期,意大利转向出口导向型经济,外汇大量流入,尤其是美元。根据意大利央行官网资料,部分外汇被转化为黄金。
至1960年,意大利黄金储备已回升至1400吨,其中包括1958年追回的四分之三被掠夺黄金。

黄金如同家族传家宝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剧了全球不确定性,意大利则面临社会动荡与频繁的政府更替,这些在投资者眼中都构成了风险。
“在极端货币不稳定时期,西方国家央行倾向于增持黄金,因它象征金融稳定。”米兰博科尼管理学院院长斯特凡诺·卡塞利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为弥补资本外流造成的财政缺口,1976年意大利政府曾以41300根金条作为抵押,向德国央行申请20亿美元贷款。
然而,与英国或西班牙不同,意大利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始终选择保留黄金储备——即便在2008年债务危机期间也未曾出售。
“黄金就像家族的传家宝,是危机时的最后依靠——在任何动摇外界对意大利信心的时刻,它都能提供支撑。”意大利央行前副行长萨尔瓦托雷·罗西在其2018年出版的《黄金》一书中写道。
新时代下的黄金战略选择
如今,黄金再次成为各国央行的重要资产,尤其是在全球格局变动的背景下,央行购金趋势重新升温。
“意大利央行当年的决策,如今看来极具远见。”卡塞利表示,“因为我们正步入一个与过去相似的环境。”

目前,意大利央行地下金库中存放着约871713枚金币,总重约4.1吨。该金库被戏称为“圣器室”,得名于教堂中存放圣物的房间。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截至去年底,黄金在意大利官方储备中的占比接近75%,远高于欧元区66.5%的平均水平。
其中约1100吨黄金存放在位于罗马斗兽场附近的意大利央行总部科赫宫地下金库;另有同等数量的黄金储存在美国,小部分存于英国和瑞士。
此外,意大利仍是全球主要的黄金珠宝出口国之一,生产中心集中在亚历山德里亚、阿雷佐和维琴察。宝格丽、布契拉提、达米阿尼等奢侈品牌享誉国际。
黄金:当前最受青睐的资产
当前意大利政府债务已超过3万亿欧元(约合3.49万亿美元),预计明年其占GDP比重将达137.4%。“出售黄金以缓解债务”的声音不断出现,但至今未被采纳。
“即便出售一半的黄金储备,也无法根本解决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塞拉家族银行市场分析主管贾科莫·基奥里诺表示。
有观点认为,出售部分黄金可释放资金用于改善公共服务,而非让其闲置在金库中。
尽管如此,意大利央行并未表现出出售黄金的意图。对于本文涉及的黄金政策,该行未作回应。
“在全球格局重塑、资产估值高企、稳定币与加密资产兴起的当下,黄金仍是最受央行青睐的资产。”卡塞利指出,“选择不卖出,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