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美银调查:做多黄金取代做多美股七巨头成为最拥挤交易
美国银行发布的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投资者将“做多黄金”视为当前市场最拥挤的交易。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做多黄金”是目前最拥挤的交易,超过“做多七大科技巨头”的39%。此外,有39%的投资者表示其黄金持仓接近零,19%的人持有约2%,16%的人持有约4%。根据统计,黄金的加权平均持仓比例仅为2.4%。
2. 美银调查:全球衰退担忧降至两年半低位
根据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已降至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创下自2020年10月以来的六个月最大涨幅。有33%的受访者预计经济将进入“无着陆”状态,即增长与通胀同步强劲,为八个月以来最高水平,9月该比例为18%。预计“软着陆”的投资者比例下降至六个月低点54%,低于9月的67%;而预计“硬着陆”的比例也由9月的10%下降至8%。
3. 摩根大通: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黄金是“半理性”的选择
摩根大通CEO戴蒙表示,尽管他本人并非黄金买家,但在当前环境下,持有黄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指出,黄金价格有可能在未来升至每盎司5000美元甚至1万美元,而他一生中很少看到如此适合持有黄金的时机。他同时表示,目前多数资产价格都偏高。此前,Citadel创始人格里芬也曾表示,投资者开始认为黄金比美元更安全,这一趋势令人担忧。
4. 摩根大通:鲍威尔为10月降息“铺平道路”
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最新讲话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10月降息的预期。他指出,虽然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下一次会议上降息,但鲍威尔的措辞几乎不留任何余地。费罗利强调,通胀和就业数据的疲软正促使美联储准备再次降息,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10月底降息的预期。
5. 瑞士睿盛银行:对美国体制信心下降是美元疲软主因
瑞士睿盛银行指出,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美国制度信心的下降。该行认为,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联储等核心机构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导致外汇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质疑。尽管法国也面临政治动荡,但美元兑欧元仍持续疲软。该行认为,仅用货币宽松政策难以完全解释美元的疲软趋势,并预测短期内美元走弱态势难以扭转。
6. 荷兰国际:英国薪资增长放缓与失业率上升支持进一步降息
荷兰国际银行经济学家James Smith指出,英国薪资增速放缓与失业率小幅上升为央行进一步降息提供了依据。他表示,尽管英国央行有意放缓降息节奏,但最新的就业数据表明任务尚未完成。Smith认为,虽然薪资增速的放缓已被纳入央行预测模型,但近年来实际增速仍高于预期。他预测,英国央行可能在明年2月采取降息措施,12月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但可能性相对较低。
7. 渣打银行:欧元兑美元或于2026年中跌至1.13
渣打银行最新报告指出,如果市场对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升温,未来数月欧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该行表示,尽管欧洲央行已转向宽松立场,但市场可能预期其最早在12月再次降息。此外,美国对欧元区出口加征关税、法国政治不稳定以及德国财政拨款缓慢等内部因素也将持续对欧元构成压力。渣打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欧元兑美元汇率将从目前的1.17水平下跌至1.13。
8. 渣打银行:英镑下行空间有限,市场已消化负面预期
渣打银行策略师指出,市场已基本消化英国财政方面的不利因素,因此在11月秋季预算公布前,英镑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数据显示,自9月初以来,英镑的净空头仓位已有所减少,反映出市场对“做空英镑”主题的兴趣减弱。
9. 凯投宏观:日本政治不确定性对债市和股市影响有限
凯投宏观亚太市场主管Thomas Mathews表示,尽管日本执政联盟分裂,但市场反应平淡,政治不确定性对债券和股市的负面影响有限,甚至可能带来短期提振。他指出,投资者可能认为当前政治动荡是短暂的,且高市早苗有望接任首相。Mathews补充称,若政策不确定性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日本资产吸引力,但最终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长期来看,政治分裂可能阻碍公司治理改革,从而对市场形成潜在风险。
国内
1. 东方金诚:央行操作释放货币政策支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1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数据显示,10月将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本次操作意味着央行将在当月净投放1000亿元。这是央行本月第二次进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此前在10月9日已开展11000亿元3个月期操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央行连续五个月加量续作买断式逆回购,释放了货币政策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新华社)
2. 华泰证券:当前是布局券商板块战略性修复的关键窗口期
华泰证券重申券商板块具备战略配置价值,认为当前正迎来政策、资金、业绩和估值多重因素共振的机遇期。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度改革阶段,正逐步迈向投融资并重的新阶段。在低利率环境下,机构和个人资金加速流入权益市场,为券商带来增量资金。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和规模扩大,券商各项业务有望迈上新台阶,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考虑到当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华泰证券认为现在是布局券商板块战略性修复机会的关键时期。建议关注港股中小券商、A股龙头券商以及特色中小券商。
3. 华泰证券:化工行业9月“旺季不旺”,2026年景气或回升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9月化工行业整体价差仍较弱,中游复苏缓慢。数据显示,9月末CCPI-原料价差为2439,处于2012年以来的30%以下分位。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行业呈现“旺季不旺”特征,多数化工品价格走势偏弱。提价品种主要集中在供给收缩或海外需求较好的领域。华泰证券认为,近年来行业盈利已处于底部,在政策引导下供给侧有望加快调整,大宗化工品盈利能力或迎来改善。
4. 中信证券:股息率重回吸引力区间,Q4是布局红利股的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历史数据显示,2025年第四季度或将成为布局红利股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窗口期。当前市场对红利股的基本面预期已较为悲观,且A股高速公路龙头股息率已重回5%左右水平,具备配置吸引力。建议关注估值筑底后的风格切换以及增量资金稳健配置带来的红利机会。
5. 中信证券:短期需重点关注OpenAI产品及商业化进展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OpenAI近期签署多项巨额AI算力订单,推动美股相关股票上涨,但市场对其需求真实性、履约能力及投资回报率的担忧也在上升。报告认为,在当前宏观环境有利、供应链数据强劲以及科技巨头竞争心理的推动下,美股AI投资热潮短期内仍将延续,但技术进展和宏观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市场情绪随时反转。建议投资者采取“边走边看”策略,重点关注OpenAI产品及商业化进展、Gemini 3.0发布、美股软件+AI货币化指引、科技巨头Q4财报及美联储降息节奏等核心变量。
6. 中信建投:非车险“报行合一”出台有望优化费用率,利好头部险企
中信建投表示,10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非车险领域存在的不规范经营和非理性竞争问题,重点从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保费管理、市场行为监管等方面提出要求,有助于推动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该通知的实施有望降低非车险业务费用率,提升承保盈利能力。头部财险公司凭借品牌、风控和规模优势,有望在政策实施后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