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的一项贸易框架协议引发广泛关注。核心内容是欧盟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每年从美国进口2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主要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气(LNG)和冶金煤。然而,这一目标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让人联想到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亚洲大国未能兑现的2000亿美元能源采购协议。
现实差距:当前进口数据远未达标
根据Kpler数据,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原油、LNG和冶金煤总值约为645.5亿美元,仅占2500亿美元目标的26%。具体来看,欧盟2024年进口原油33.8亿桶,总值达2366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占比仅为401亿美元;LNG进口总量为8268万吨,总值512.6亿美元,美国贡献了217.8亿美元;冶金煤进口总值67.2亿美元,美国占26.7亿美元。要实现2500亿美元的目标,欧盟需将85%的能源进口转向美国,这将对全球能源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冲击。
产能瓶颈:美国能源出口难以满足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身的能源出口能力也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能源出口总值仅为1658亿美元,其中原油1015亿美元、LNG540亿美元、冶金煤103亿美元。即便欧盟买下美国全部出口,仍存在近900亿美元的缺口。此外,若要填补这一缺口,美国需要大规模扩产,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瓶颈将成为主要障碍。回顾历史,亚洲大国在2019年承诺的2000亿美元能源采购目标至今未能实现,欧盟此次承诺可能重蹈覆辙。
潜在风险:全球能源市场的连锁反应
如果这一目标强行推进,可能会扰乱全球能源市场,导致价格波动以及其它地区供应紧张。欧盟可能试图通过这一承诺拖延时间,寄希望于未来美国政策调整。然而,失败的风险极高,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这场能源承诺的博弈注定充满变数,各方利益交织下,能否真正落实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