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图标图标

中信证券:充电运营迎接后“跑马圈地”时代的曙光

券商研报精选券商研报精选2023-05-08 18:00:15
 充电运营位于充电桩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定位于新能源汽车服务后市场,受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的提升,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充电运营行业存在较强的资金、场地、电网容量、数据资源壁垒,竞争格局较为集中,龙头运营商存在显著的先发优势。短期来看,随着充电时间利用率的逐渐提升,预计部分龙头运营商已跨越盈亏平衡点;中长期来看,“后跑马圈地”时代,充电运营商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包括“共建共享合伙人”轻资产运营、柔性充电、峰谷分时定价、“光储充”一体化以及车网互动,为充电运营商打开长期成长空间。选股逻辑方面,建议重点关注:1)盈利拐点已至、先发优势显著的充电运营商龙头公司;2)充电设备企业有望受益于运营市场规模壮大而实现高速增长。

 充电运营服务商在充电桩产业链处于中下游环节,收入主要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组成,均和充电电量呈正比,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的逐步提升,充电运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得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到2027年,中国充电运营市场行业规模有望达2,981亿元,对应2022-2027年CAGR达48%。

 充电收费定价公式为“充电价格=电费+服务费”,在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较为确定,且短期内无法较大提升电费和服务费的情况下,充电桩时间利用效率是影响充电运营利润和投资回收期的核心因素。根据我们对50kW直流单桩盈利模型测算,当时间利用率达到7%以上(约1.68h/天),充电运营有望跨越盈亏平衡点,开始实现盈利;当单桩利用率从7%提升到10%,投资回收期将由10年显著缩短至5年。

 充电运营行业主要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行业龙头先发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

 2)场地:充电桩天然具备强排他属性,一旦在特定的物理场地内进行充电桩投建,竞争对手便无法在该区域内安装其他充电桩,考虑到充电桩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10年,因此物理场地的排他性持续时间较长,龙头运营商前期“圈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好场地,新进入者后续难以替代。

 4)数据资源:充电网是用户、车辆、能源的数据入口,龙头运营商入局较早,经过多年的充电运营平台建设,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粘性客户以及充电数据资源,有望受益数据资源带来的创新盈利模式。

 充电运营服务商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的资产型运营商,二是以能链智电、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商,三是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车企充电运营商,三类运营模式各有优劣。从保有量格局上看,基于中国充电联盟数据,充电运营商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呈现高度集中状态,2023年2月,行业CR5 /CR10分别为70.2%/ 86.6%,龙头特来电、星星充电市占率在20%左右,地位保持稳定。在某些细分场景下,充电运营行业集中度更高,如按照专用充电桩、直流桩、充电电量等方式统计,行业CR5均超过80%。其中,特来电在专用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充电总功率和充电电量领域排名均为第一,市占率分别为38.9%、28.3%、23.0%、25.0%。

 看点一:“合伙人”模式打造轻资产运营:部分运营商创新推出“合伙人”模式,与拥有资源(场地、设备、资金等)的集团或个人共同进行充电站的建设运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益共享,同时减少运营商自有资金投资比例,由重资产改为轻资产运营。

 看点三:“光储充”峰谷套利提升充电运营商盈利能力:“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利用光伏发电,余电由储能设备存储,共同承担供电充电任务,有助于运营企业实现峰谷套利、降低运营成本和对电网的冲击。

 ▍风险因素:

 ▍投资策略:

 短期来看,随着充电时间利用率的逐渐提升,预计部分龙头运营商已跨越盈亏平衡点;中长期来看,“后跑马圈地”时代,充电运营商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包括“共建共享合伙人”轻资产运营、柔性充电、峰谷分时定价、“光储充”一体化以及车网互动,为充电运营商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选股逻辑方面,重点关注:1)盈利拐点已至、先发优势显著的充电运营商龙头公司;2)充电设备企业有望受益于运营市场规模壮大而实现高速增长。